2017年7月23日星期日

《挽歌》读后感





书名:《挽歌》
作者:方路
出版:有人出版社
形体:微型小说集、马华文学

  若文字有声音,那么方路的文字便是夹杂着雨声和河畔凉风吹过的声音。若文字有味道,那么方路的文字便是抑郁和哀沉的味道。

  当我的学生证终于被发下来后,我便迫不及待到图书馆的马华文学区,随手取了一本不厚的书,过过借书的干瘾。我从未认真品读本土创作(少年小说除外),虽然常听闻这些马华作家的名字,奈何年少时无法细细咀嚼这蕉风椰雨下成长的文字,因此在阅读的旅程上,我比其他人慢了一步。

  我从来都不知道,原来除了长篇小说以外,微型小说竟然是我第二个喜欢的创作形体。这部集子里的每篇作品,具有死亡和乡土的气息,几乎每篇都牵涉到亡者,然而我却没感受到当中华人出殡仪式中的吵嚷和号哭,只有深沉的、寂静的哀悼。实属挽歌。

  我最喜欢的两篇作品为《缄口之河》和《树上旅者》。《野生雨》也是其中让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微型小说。《缄》和《树》都与环境课题有关,那些把大自然当成家园的人,在失去家园后,方路都将人们的心情描写得极为细致:“……他一时不知要继续往前走向更深的河谷,或回到河的上游,回到树已被砍伐的部落……”(摘自《缄口之河》)

  有些作品我读不懂,尤其是大约一百字的微型小说。因为读不懂,我只能欣赏方路的文字的美,并将当中的语句都在脑海里排练,好让以后自己也能有所输出。(读完后我还真的去创作了一篇微小说,哈哈)我盼望有那么一天,我是读得懂的。

  近来的阅读旅程趋向马华文学。系友们多少都有自己喜欢的作家,而基于我时至今日才涉猎本土作品,因而尚未找到一个属于自己口味的作品。方路的写作风格即使不是我的心头挚爱,但他的文字,却给我开启了另一条通往更深处的门,字字句句都渗透进我的生活里。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