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1日星期二

《类似过敏症的布尔乔亚之轻》读后感


书名:《类似过敏症的布尔乔亚之轻》
作者:牛油小生
出版:有人出版社
形体:散文集、马华文学

 读牛油小生的书是种什么样的感觉?

  我似乎在咀嚼着那字里行间,无可名状的某种隐喻。仿佛进入了由他的文字所构成的平行世界,在那里与他共舞,彼此交换着素未谋面的契合,转圈,曲终,舞未尽。

  若说对文字的解析能力和图像想象力,他远远不及龚万辉(龚也是我很喜欢的作者之一);若说运用文字把玩和酝酿某种浓浓的情绪和拥有随时迸发的力量,他远远不及方路,可就是没来由地喜欢他和他的文字。

  也许是隔着文字,和他的灵魂产生了共鸣。

  世间很奇妙,在茫茫书海中,你一眼就发现了它。它正摆在书架的下方,并不在一般眼睛所能触及的水平线上,可你就是第一个发现到它。读完《列车男女》,对牛油小生产生了一点兴趣,急不及待想从图书馆借走《类似过敏症的布尔乔亚之轻》,没想到在一昼间便读完了。

  我想,产生兴趣并从此喜欢上他的原因,无非是彼此间有共同点(这点他当然不会知道)。他乐于在列车上观察行人,偶尔会没来由地感触,曾听过 Sting 的《Englishman in New York》,读过《都柏林人》,对时局与道德伦理的观点,爱好意大利餐且只点 Carbonara……尽管这些共同点看似微不足道,可当你以为这辈子只得独自享受这些鲜为人知的小爱好时,某个在远方且素未谋面的人正好和你一样,钟意这一切生活上小小的享受,你会不由自主地假设自己与对方的脑电波连接了,无论这是否是自己与自己的游戏。

  借用序章林春美的引言,《类似过敏症的布尔乔亚之轻》是“繁华都会神经质男子的内心独白”。牛油小生确实很优秀,尤其在散文间的感情投注,我不知道一般人怎么能将内心翻腾汹涌的感情都幻化成一个个优美却理智的文字,读起来异常流畅,有种顺利完成百米赛跑的酣畅淋漓。这本散文集似是让读者参观牛油的童年与少年纪事,以及成长后的点点滴滴和一路上的所见所闻。你会感觉自己正和牛油一起长大,窥看了你从未参与过的过去。

  我最喜欢《流水丹青》和《在凤凰遇见的两个人》。在还没读《在凤凰遇见的两个人》前,我以为我会很喜欢《趾鸡伪鸭》,毕竟那种仿欧式的调调向来是我的心头所爱。《流水丹青》获得第十一届花踪文学马华散文评审奖,里头述说了林李对决和牛油学书法时的情境,我从未想过羽球竟可以和书法挂钩,或反之。《在凤凰遇见的两个人》则描写了他在沱江时碰见的人事物,其中他在刘大炮的染坊的经历超有画面感,我的脑海不知不觉地勾勒出刘大师苍老的面容及佝偻的背影,还有牛油被刘大师说服买下祝寿图时的模样……

  我想,所谓的叙事能力强,便是让你在阅读时感觉自己在看一部电影或短片。

  以下摘录我很喜欢的段子:

  钢铁城市就是我们的森林,挤满人潮的广场就是我们大海——虽然我们厌恶这一切,但这毕竟不是上一代所谓的荒原,没有人愿意离开。

摘自《我们不是囧,我们只是长得囧》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