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15日星期二

《你说,寮国到底有什么?》读后感



书名:《你说,寮国到底有什么?》
作者:村上春树
出版:时报出版
形体:旅游散文、日本文学

  这是我第一次阅读村上春树的书。村老的作品耳熟能详,几乎每本都听过,如最著名的《挪威的森林》、《奇鸟形状录》、《1Q84》等等。然而,因为我对文学的鉴赏起步较慢,升上大学后才开始接触文学作品,为了不让自己有阅读困难,便先挑最轻松的纪行文集(旅游散文)来读。

  读了这本书,我不得不佩服村老的生活情调。有人说,村老不是典型的日本作家,他较“欧美化”,这点可从他的旅游散文中看出。他是名非常喜欢音乐的人,书中提及纽约爵士俱乐部的各个历代爵士乐,让我看得眼花缭乱;他在前往芬兰时也提及《芬兰颂》的创作者西贝流士,好吧这是我第一次听说这大师的名字。一个爱好音乐的人,总是能散发出一种不一样的气质(不是流行音乐),村老虽已上了年纪,然而他缓慢却富有情调的生活,值得人们去学习。

  除了音乐,村老也着迷于跑步。本书的开篇便是《查尔斯河畔的小径》,讲述了他在波士顿生活的那段期间如何沿着查尔斯河畔跑步,及种种体悟。说到波士顿,让我不由得想起几年前波士顿马拉松恐袭事件,后来在散文末尾发现村老也有提及这事。我不知道当时的情况怎么样,我连波士顿在美国东岸还是西岸都搞不清楚,但我想,村老必定对这场恐袭事件有另一番体悟,因为他也曾参与过波士顿马拉松大会。

  另一篇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冰岛篇。村老受邀前往冰岛参与作家会议。冰岛这个国家,之前对它起不了任何兴趣,毕竟我不喜欢冰天雪地的氛围。加上它靠近北极圈,我认为我一辈子也不会前往这个地方。就好像斯瓦尔巴群岛那样,因为离世界太远,终其一生也不会与这些地方有任何瓜葛。村老的冰岛游记让我对它产生了兴趣,因为他说,冰岛是个充满艺术家的地方,几乎人人都爱阅读,且依据人口比例,算是出产作家与艺术家最多的国家之一。因为人口少,皆不见高楼大厦,只有火山、湖、与平房。我喜欢这样的地方。尽管我还是不喜欢冬天,不喜欢纬度高的国家。

  另外,寮国篇算是本书的重点篇。寮国(我习惯称为老挝)离我所处的国家很近,因此也许有一天会拜访这神奇的土地。寮国不似柬埔寨,以古迹闻名世界;不似泰国,以海滩和文化闻名世界;也不似越南,以摩托车闻名世界。它就像一颗未经雕琢的玉,安安静静地待在中南半岛之间,迎接极少数人的青睐。我在想,寮国应该是文青们的朝圣地,因这里不繁华喧嚣,观光客不多,只有湄公河静静地流淌在其中。直到现在,依然很多人不知道寮国在地球的哪一端,也有许多人问,寮国到底有什么好玩?有什么值得观光的地方?

  村老在越南转机时,被一个越南人问,寮国到底有什么?为什么去那儿?村老在书中写道:那么,寮国到底有什么?或许是个很好的问题。不过被这么一问,我也无从回答。因为,就是要寻找那什么,现在才要去寮国,这不就是所谓旅行这回事吗?

  对啊,就是要寻找那什么,所以才要去某个地方。这就是旅行的意义。

  村老待过的地方,大多很冷门。不是普罗大众眼中的热门国家。即使是热门国家,我发现他总爱往人烟稀少的地方去。在希腊撰写《挪威的森林》期间,他就住在米克诺斯岛;拜访意大利的时候,他厌恶罗马的拥挤,独爱托斯卡纳;在日本时,他和几名好友前往熊本县,一个远离尘嚣的地方……村老是名很有意思的人,虽然没读过他其他的作品,但他的旅游观念,我非常欣赏。

摘录:
湄公河,简直像一种巨大的集合无意识般,一边刨刮着土地,在各个地方招收伙伴、增强势力,一边粗壮地贯穿大地。并在深沉的混浊中隐藏自己。在巡视大河的风景时,对大自然丰富的恩惠油然兴起感触,并对大地的可怕所带来的紧张同时心存畏惧。

2017年8月8日星期二

中英诗

《感冒》

病菌侵蚀了脑袋
耳里只剩下轰鸣
不知是白血球的讨伐
还是来自这个世界的喧嚣



Influenza

Pathogens invaded my brain
Whining
Is the only sound could be heard through my ears
Is it the charge of the leukocytes brigade
Or merely the hustle and bustle from the world

2017年8月6日星期日

是什么东西提炼了香水
让它挥发后
总是散发出迷离的香味
香水刺鼻
是化学人工产品
无法与野生花
相比
那芬芳刺鼻的香味
进入了鼻腔
直抵神经末梢
让你不由自主地
迷恋
坠落
Obsessed.

2017年8月5日星期六

《Ole Cafe夜晚》读后感



书名:《Ole Café 夜晚》
作者:方路
出版:有人出版社
形体:散文集、马华文学

  说来惭愧,这本散文集我读得心不在焉,因为在百忙中仅能抽出一点时间阅读这本书,因此我未能深入流进方路的文字内。然而,和《挽歌》一样,方路的文字总能予人孤独、寂寥、悲伤之感。

  本书收录了钟怡雯的评论,她评说,方路是名“感伤主义者”,他的散文和诗的主轴通常不是事件,而是高密度的情感,死亡和离别。在前两篇《到河边》和《时光于我》,可明显地看到方路感伤主义者的风格,事件背景并不是最重要的一环,蕴含在其中的感情才是他所要表达的。

  方路的作品中,雨是最常见的场景描写。他写雨,和一般人写雨不一样。我特别喜欢方路描写雨落下时的情境,仿佛你真的身在那场绵绵细雨或滂沱大雨中,无法离开。那种寂寥、孤独,却又矛盾地享受在其中,你无法清楚说出那感觉。

  没见过方路本人,但观其照片,看似是名大块头,可心思一定非常细腻,否则也写不出这么细腻且优雅的作品。每每读完方路的书,我的读后感总是写得不长,因过长的读后感无法烘托出方路的内心世界,唯有简短的篇章才能诠释之。

  文句摘录:

  萍水能否相逢,有时,宴会成了一种契机,看到曾在生命中熟悉但随时光流失逐渐疏散的友人,有了见面理由。

摘自——《玉卿喜宴记》

2017年8月2日星期三

梦者

  他附在我耳边呢喃,“我也很喜欢你,就好像你那么喜欢我。”

  场景是熟悉的外婆家。

  不知道这则梦的意义是什么。就好像他忽然跑进我的梦里来,教我措手不及,教我难以从睡梦中清醒,只想待在梦中,眷恋那份直白的温暖。

  似乎已有三个月了。三个月,足够让我将事情看得透彻,从曾经的当局者迷,变成迄今的旁观者清。三个月前的无理取闹间或暗暗的嫉妒,如今看起来竟是那么一文不值。

  和傻。

  几周前的某夜,为了完成一份调查报告,我拜托他帮我填写。他说,打字太麻烦了,不如通电话吧,让我边听边记录下来,这样更直截了当。我说好。毕竟,已有三个月没同他好好说话了。

  那是凌晨两点的电话。他的声音从城市的另一端传到我的耳畔,直抵神经末梢,再传入我的心里。我竟有种久别重逢的错觉。尽管每周都可看见他。

  除了回答调查报告的问题外,他还问候了我几句。我只是被动地回答他的问题,并没主动提出什么,连寒暄都成了一种奢侈的愿望。

  三个月,宛如三年。

  听着他的声音,某种莫名的感觉包覆着我,使我深信三个月前的事已一笔勾销。也许这就是所谓的冰释前嫌。但我知道,我们早已回不去了。彼此已没有再需要对方的理由。

  那辆本田不再是我路上最留意的东西了。

  无论梦里梦外,他的轮廓无比清晰,那么近,却那么远。

2017年8月1日星期二

《类似过敏症的布尔乔亚之轻》读后感


书名:《类似过敏症的布尔乔亚之轻》
作者:牛油小生
出版:有人出版社
形体:散文集、马华文学

 读牛油小生的书是种什么样的感觉?

  我似乎在咀嚼着那字里行间,无可名状的某种隐喻。仿佛进入了由他的文字所构成的平行世界,在那里与他共舞,彼此交换着素未谋面的契合,转圈,曲终,舞未尽。

  若说对文字的解析能力和图像想象力,他远远不及龚万辉(龚也是我很喜欢的作者之一);若说运用文字把玩和酝酿某种浓浓的情绪和拥有随时迸发的力量,他远远不及方路,可就是没来由地喜欢他和他的文字。

  也许是隔着文字,和他的灵魂产生了共鸣。

  世间很奇妙,在茫茫书海中,你一眼就发现了它。它正摆在书架的下方,并不在一般眼睛所能触及的水平线上,可你就是第一个发现到它。读完《列车男女》,对牛油小生产生了一点兴趣,急不及待想从图书馆借走《类似过敏症的布尔乔亚之轻》,没想到在一昼间便读完了。

  我想,产生兴趣并从此喜欢上他的原因,无非是彼此间有共同点(这点他当然不会知道)。他乐于在列车上观察行人,偶尔会没来由地感触,曾听过 Sting 的《Englishman in New York》,读过《都柏林人》,对时局与道德伦理的观点,爱好意大利餐且只点 Carbonara……尽管这些共同点看似微不足道,可当你以为这辈子只得独自享受这些鲜为人知的小爱好时,某个在远方且素未谋面的人正好和你一样,钟意这一切生活上小小的享受,你会不由自主地假设自己与对方的脑电波连接了,无论这是否是自己与自己的游戏。

  借用序章林春美的引言,《类似过敏症的布尔乔亚之轻》是“繁华都会神经质男子的内心独白”。牛油小生确实很优秀,尤其在散文间的感情投注,我不知道一般人怎么能将内心翻腾汹涌的感情都幻化成一个个优美却理智的文字,读起来异常流畅,有种顺利完成百米赛跑的酣畅淋漓。这本散文集似是让读者参观牛油的童年与少年纪事,以及成长后的点点滴滴和一路上的所见所闻。你会感觉自己正和牛油一起长大,窥看了你从未参与过的过去。

  我最喜欢《流水丹青》和《在凤凰遇见的两个人》。在还没读《在凤凰遇见的两个人》前,我以为我会很喜欢《趾鸡伪鸭》,毕竟那种仿欧式的调调向来是我的心头所爱。《流水丹青》获得第十一届花踪文学马华散文评审奖,里头述说了林李对决和牛油学书法时的情境,我从未想过羽球竟可以和书法挂钩,或反之。《在凤凰遇见的两个人》则描写了他在沱江时碰见的人事物,其中他在刘大炮的染坊的经历超有画面感,我的脑海不知不觉地勾勒出刘大师苍老的面容及佝偻的背影,还有牛油被刘大师说服买下祝寿图时的模样……

  我想,所谓的叙事能力强,便是让你在阅读时感觉自己在看一部电影或短片。

  以下摘录我很喜欢的段子:

  钢铁城市就是我们的森林,挤满人潮的广场就是我们大海——虽然我们厌恶这一切,但这毕竟不是上一代所谓的荒原,没有人愿意离开。

摘自《我们不是囧,我们只是长得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