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18日星期一

《伊斯兰国》读后感



书名:《伊斯兰国》
作者:派崔克  . 柯伯恩
出版:好优文化
形体:当代历史

  本书其中一篇导读说道,“如果我们都认为法西斯主义兴起有一定的历史、政治、社会与经济背景,而非 ‘德国或意大利文化的劣根性’,那么我们也不应该双重标准,认为伊斯兰国只是直接由意识形态催生,而应该考量到,这必然是由于特定的历史、政治、社会与经济背景所孵出的怪兽。”

  自波斯湾战争爆发以来,中东政局从未真正稳定过。一般人提到中东,脑海中浮现的影像必离不开 “战乱”、“炎热”、“伊斯兰教” 等,因此当 IS 秉着 “伊斯兰教义” 崛起并攻城掠地后,“恐怖份子” 与伊斯兰教自然被人们赋予了相等的意义。事实上,伊斯兰教本身已分支出许多的教派,被 IS 列为精神支柱的是逊尼派底下的瓦哈比教派(通俗地说,瓦哈比教派属于较保守且激进的伊斯兰支派)。由于中东地区长期以来的动荡以及和西方各国之间千丝万缕的关系,其实我也不太明白 IS 的空降是基于什么理由,然而可以肯定的是,叙利亚内战和伊拉克的马利基政权是培育 IS 的温床。

  说到革命,不由得想起我所待的国家,几乎每一年所举办的净选盟和平集会。不知道谁曾对我说过,革命是要流血的,好像当年的五四运动与阿拉伯之春革命浪潮。叙利亚内战或多或少受 2011 阿拉伯之春的影响,有的国家成功促使政府改组,有的国家成功使当时的政权倒台(利比亚、埃及)……革命能换来全新且受人民接受的政权,但革命的代价却是局势的不稳定,及党与党之间剑拔弩张的氛围。革命胜利了,国家会暂时陷入无政府状态,那时便是各领导人见仁见智的时候;革命失败了,人民依旧活在水深火热当中,被迫接受通货膨胀的蹂躏,与无限期偿还贷款的恶性循环中。和平集会,什么时候才能拥有显著的见效,依旧是未知数。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