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18日星期一

《伊斯兰国》读后感



书名:《伊斯兰国》
作者:派崔克  . 柯伯恩
出版:好优文化
形体:当代历史

  本书其中一篇导读说道,“如果我们都认为法西斯主义兴起有一定的历史、政治、社会与经济背景,而非 ‘德国或意大利文化的劣根性’,那么我们也不应该双重标准,认为伊斯兰国只是直接由意识形态催生,而应该考量到,这必然是由于特定的历史、政治、社会与经济背景所孵出的怪兽。”

  自波斯湾战争爆发以来,中东政局从未真正稳定过。一般人提到中东,脑海中浮现的影像必离不开 “战乱”、“炎热”、“伊斯兰教” 等,因此当 IS 秉着 “伊斯兰教义” 崛起并攻城掠地后,“恐怖份子” 与伊斯兰教自然被人们赋予了相等的意义。事实上,伊斯兰教本身已分支出许多的教派,被 IS 列为精神支柱的是逊尼派底下的瓦哈比教派(通俗地说,瓦哈比教派属于较保守且激进的伊斯兰支派)。由于中东地区长期以来的动荡以及和西方各国之间千丝万缕的关系,其实我也不太明白 IS 的空降是基于什么理由,然而可以肯定的是,叙利亚内战和伊拉克的马利基政权是培育 IS 的温床。

  说到革命,不由得想起我所待的国家,几乎每一年所举办的净选盟和平集会。不知道谁曾对我说过,革命是要流血的,好像当年的五四运动与阿拉伯之春革命浪潮。叙利亚内战或多或少受 2011 阿拉伯之春的影响,有的国家成功促使政府改组,有的国家成功使当时的政权倒台(利比亚、埃及)……革命能换来全新且受人民接受的政权,但革命的代价却是局势的不稳定,及党与党之间剑拔弩张的氛围。革命胜利了,国家会暂时陷入无政府状态,那时便是各领导人见仁见智的时候;革命失败了,人民依旧活在水深火热当中,被迫接受通货膨胀的蹂躏,与无限期偿还贷款的恶性循环中。和平集会,什么时候才能拥有显著的见效,依旧是未知数。

2017年9月4日星期一

《查令十字路84号》读后感



书名:《查令十字路84号》
作者:海莲 . 汉芙
出版:时报出版
形体:翻译文学


《不曾相遇,卻相識了二十年》

  書不厚,內容是購書者海蓮 ● 漢芙與馬克 & 柯恩書店之間長達二十年的書信來往,看似平常無比的書信,集結起來卻頗有韻味,伴隨著深深的感動。

  唐諾在序中寫道,若非得給愛書者設個朝聖地,如同穆斯林對麥加朝聖的嚮往,那麼位於倫敦的查令十字路 84 號便是那目的地了。現今查令十字路 84 號已不再是馬克 & 柯恩書店,而是 [ 柯芬唱片行 ],書迷只能透過瑪莘形容的 “這是一間活脫是從狄更斯書裡頭蹦出來的可愛鋪子” 來給書店進行想像。


  作品裡頭,住在紐約一座 “搖搖欲墜、被白蟻侵蝕的老公寓” 裡頭是一名窮困的作家海蓮 ● 漢芙。她是一名古書愛好者,獨愛英國文學,唯她認為美國的書店和出版社所發行的書 “大都很爛”,偶然之下發現了位於大西洋另一端的倫敦古書店——馬克 & 柯恩書店——所刊載的廣告,從此開始了她和該書店的書信購書來往。海蓮 ● 漢芙是名很有趣的美國女性,從她的字裡行間可品讀出她是名極有想法且行事瀟灑果斷的女子。

  英國倫敦那一頭,主要給海蓮回信的是馬克 & 柯恩書店的經歷法蘭克 ● 鐸爾。他如傳統的英國老紳士,謙遜有禮之餘不乏帶點英國人的自嘲與傲嬌。他在書店工作了四十餘年,據妻子諾拉所說,他極富學識,且不吝於和他人分享,是名 “不可多得的好人”。

  二十年的購書間,海蓮從那兒購得了不少好的舊書。譯文中的書本標價大都介於一至三美元,讓我開始疑問: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二手書,標價都這麼低嗎?且書本都是裝幀良好、擁有悠久歷史的原版書。不知道是書價低還是那個年代的物價本該如此,但不得不說海蓮真的收藏了許多傳世經典。

  除了購書外,海蓮也常寄些物品給書店,乾燥蛋牛舌罐頭什麼的。那時二戰結束不久,英國的物資短缺,僅能配給基本的生活用品和食物,海蓮的慷慨無形中加深了她和書店之間的情誼。從 1949年直到 1969年,這二十年的時間裡,馬克 & 柯恩書店已在海蓮心中築成了一座獨屬她的城堡,儘管這期間她從未到過查令十字路。

  書信溝通總是能帶給人不可多得的奇妙感情。現在的通訊方便多了,卻也顯得有那麼一點冰冷了。又有誰能在網絡中和某個人保持二十年的聯絡毫不中斷,且通信記錄能被完整保留下來的?世界變得太快,我第一次使用網絡即時通訊是 MSN 崛起的時候,之後是 Friendster、臉書,直到現在的 whatsapp...通信記錄自然沒法還原,只有某些只言片語存留在腦袋中。


  若有機會到倫敦,除了貝克街 221 號 B座外,查令十字路 84 號應是必留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