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27日星期二

《有个旅人》读后感


书名:《有个旅人》

形体:旅游散文集

作者:施月谭

出版社:国际运通地图社出版有限公司



  这是一部旅游散文集,作者通过文字描绘了她一脚步入西藏后直到约旦的心境与故事。和一般有点走马看花似的游记不同,《有个旅人》内的每一篇文章较富有文学性,且脱离不了作者自身的感受与心情。这几个月我才开始接触旅游散文,第一本接触的是林悦的《失眠书》,由有人出版社出版。我非常喜欢林悦的文字,也喜欢这样对旅途的描述方式,因此往后我只会阅读旅游散文,而非游记或攻略。因为这较合我的胃口。

  作者施月谭是名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女子,她从新加坡国立大学毕业后便背负了42千新币的贷学金债务,每个月得咬紧牙关偿还三百令吉的贷款,这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生活使她喘不过气来。后来,换了一份工作后,她用两年的时间还完了贷款,再用半年的时间攒下了一笔钱后,就毅然而然地辞职了。从此踏上旅途,不知何年何月才会归来。

  本书的第一篇文章描写了作者在西藏观看天葬仪式,因此我不清楚作者背包游的第一站是否是西藏,抑或泰国。关于西藏的游记和文章,我读过不少,几乎每一篇都述说拉萨的美、布达拉宫的庄严肃穆。然而此篇却不同,作者认为布达拉宫于藏民而言,是神圣的、遥不可及的地方;于旅者而言,则仅仅是用钞票就可以进去参观的地方。

  从西藏一路到约旦,虽间中时间上有脱序,但还是减少不了阅读的趣味。作者在新疆遇上七五事件,在巴基斯坦遇见濒临绝种的亚历山大大帝远征军的后裔——卡拉什人,在伊朗体会到伊朗人民对霍梅尼现有政权的不满,在阿富汗邂逅风筝比赛(让我想起《追风筝的人》),在叙利亚和旅伴波一起在修道院沉思,在黎巴嫩看见当地的繁荣与开放,在土耳其的底格里斯河追溯遥远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在约旦体会贝都因人的狂放不羁……

  若不是在路上,作者恐怕不会经历这么多一般旅行团不会经历的事。

  我挺佩服作者孤身一人上路的勇气。她身为一名单身女子,竟然有勇气搭陌生人的顺风车、露宿街头、逃票……据她说,她将每日的花费控制在10美金以内,倒不是为了挑战自己,而是只有一个原因——她没足够的钱。她的毅力和坚持让我折服。若换作是我,早已打道回府了。尽管我一直以来都有背包周游列国的梦想。

  另外,我想说,是否每个旅人都有点厌世和愤世嫉俗呢?我不知道,但我从林悦及施月谭的笔触里,深刻体会到她们对现世的不满,以及浓浓的傲气与自尊。我想,正是因为不满于现实,才会打算出走吧。或许他们在旅程当中,能收获更多,尽管需要日晒雨淋、无法回家。


  他们都有一个不羁放纵的灵魂。